刀外中山红木彩象沙发功夫看沉香雕刻(图)

中国文化与美学内蕴一直保持着自身统一和系统的体系,与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体系有着较大的差别,尤其是美学观念和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表现出内敛、含蓄、深沉、博大的气质,而西方文化则以理性、逻辑见长,这与中西不同的造物文化的形成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中国美学中所追求的“气韵”(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出“六品”,气韵生动为第一品), “虚实”(《考工记》中提出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和意境都使得东方的审美观念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画中的线条美、空间布局和飞动之美已成为中国美学的典型符号象征。它们在家具及其他造物中,都被广泛地应用。中式家具中对线条的运用、构件连接中的榫卯结构及装饰附件与整体的虚实层次,都是中国美学内蕴的一种外在表象。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及美学的关注愈发深入,中国美学所展现的境界则更加深远。现代中式家具作为一种包容在中国文化与美学范畴内的造物,自然要受到这种美学观念的影响和推动。 沉香雕刻香山九老图  沉香雕刻是传统木雕的蜕变升华,沉香是倒埋土中的香树经数百上千年腐朽和再结晶粹化而成的精华,凝聚了木质和油脂两种材料,其香气醇厚内敛但质地不匀,特别是油脂部分又绷又脆,没有韧性,其雕刻难度比普通木雕石雕要大十倍都不止。在即将于3月7日至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2014中国上海春季沉香交易会上,将汇集200家展商,参展面积达到近10000平方米,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珍贵的沉香雕刻精品。  沉香收藏近些年渐热,尤其是沉香雕刻,但其佳作并不常见。沉香雕刻精品稀少,究其原因,一来因为好沉香所见之人不多,信息不对等,给了某些商家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空间。另一方面,技艺上因沉香的质感介于石头和木头之间,用力难控制,而且松脆,不易把握形体的准确度;艺术上,雕刻者通常是传统木雕匠人,很难生动把握沉香的天然特性。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香山九老棋楠山子”,是一件被视为经典的沉香“雕刻”作品。整件作品高18厘米、宽9厘米,是棋楠巴里黄檀家具少见的成材大料,雕于1741年,全器精工巧雕成如同带有“斧劈皴”笔意的香山九老图(见图)。  但相对而言,摸准沉香内部肌理、 这类家具设计立足于对传统中式家具(以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为主)形式的模仿和改良,但并不是对明清家具式样的“过分具象”的照抄照搬,而是在继承传统家具制作工艺、造型手法的基础上对家具的“形”和“式”进行较为抽象的模仿和改良,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元素移用、整体简化、打散重构等。在专注“形似”的同时,家具的实际生产制造过程则主要考虑更新制作工艺、材料更替以及机械化加工手段等方面。这类家具在形式继承中延续了中式的传统,“形”的改良也增强了家具的时尚感和艺术性,在质感和工艺上则具有现代技术感(如图1-27)。找准手感这种技术上的难度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难难在刀外功夫。沉香体量小且奇形怪状,因其不可再生的稀缺性,雕刻时要求惜料如金,无法如普通木雕般想雕成什么就雕什么,而是要构思设计出最适合材质形态的题材,让欣赏者在作品的不雕之处感受到艺术家高雅的气质修养,“读”懂其创造的意境。为了将沉香料用到极致,雕刻师们往往要将自己的才情发挥到极致,像著名沉香雕刻家郑尧锦曾经语带有一块重约43克的沉香,经巧手雕刻,仅仅去掉了2克,便成了一颗生动的象生器——茡荠。  真正的沉香雕刻必然是以沉香特色为本体,如沉香的生长状态、油结大小、香质硬软等,通过研究沉香自身的素质以及它能够承受和出现沉香雕刻艺术的可能性,形成一整套有思想体系的雕刻语言,把沉香所有的潜质激发出来,甚至找到其他材料所有具备的特征总体上,现代中式家具尽量减少繁缛的装饰内容,只在关键部位加以运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家具的纯粹性与现代感。如图1-36所示“明风阁”系列家具基本上去除了明清家具中的大多数装饰内容,包括连接部件中的牙板、枨子,只提取了中式家具的主要部件——靠背板、栲栳圈及框架结构等作为传递中式语意的要素,在局部进行的纹样雕刻则增强了中式的味道。,因材施艺,将沉香的美感和魅力发挥出来。  肖舫

明式书柜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目前所在位置:红木家具批发网 » 刀外中山红木彩象沙发功夫看沉香雕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