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雕花六角饭桶鹅颈洗礼桶竹制提盒 近两年,民俗集藏正逐渐兴起,这也表明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民间文化、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正在逐步加强。在民间,喜欢集藏民俗之物的藏友也是越来越多,笔者就是其中之一。 集藏民俗旧物,其来源无非有二:一为家传,一为市场购买。然而,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许多人家的家传民俗旧物大多已损毁或丢弃,这其中其实不乏可珍藏之物。笔者的相关藏品,多从市场购得。现在市场中的民俗旧物不仅多,而且大多价格低廉,几无假货。当然,选择藏品必须择优,尤其要注重其制作的工艺与艺术的特色。 笔者数年留心集藏,如今集得此类民俗旧物已有数十件,旁人看其难登大雅,笔者却独独偏爱。因为,这些旧物里记载了过去岁月里的人情与世故,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幸福与安详。 笔者的民俗藏品种类繁多,以清代、民国为主。如一件清代的书箱,箱高盈尺见方,椐木卯隼拼就。上置双环提携,内设书档三屉。可放笔墨纸砚,亦可陈设书房;一件晚清朱红捧盒,我初见到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关于中国传统“民族形式”耗费甚大的呼声日益强烈,首先在建筑界引起了关于“新”与“中”关系问题的辩争,“新而中”的观点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国内家具生产关注的是有无的问题,关于形式和风格的讨论显得不合时宜。80年代初期,中国家具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期,引进外资和技术进步成为企业关心的重要内容。板式家具、组合家具、聚酯家具、实木家具等先后流行于国内市场,学术界也着力于相关技术内容的研究,鲜见对于风格形式的讨论。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家具设计虽然还处于模仿意大利国际化风格的阶段,但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和韵味的自主设计开始出现。1991年初由广东南海联邦巴里黄檀家具家私集团设计的“联邦椅”(如图1-29)和朱小杰先生设计的用乌金木制作的系列现代座椅(如图1-30),开始引起家具业界和理论界对传统家具设计创新的研究和讨论。 物主告诉我是两个木盆,其直径一尺有余,为数块楠木匝就。盆上朱红髹漆已半脱,原铜箍已脱落现为后加。我买回后,仔细端详,发现其原来是一个捧盒;还有一件“光绪官印茶桶”,现在许多人可能即使看到此物,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做什么用。该茶桶高约半尺,四方形。敛足双耳,椐木拼制。上设提梁,盖内书款。内置茶壶,可谓百年流芳;一件“清代鹅颈洗礼桶”,通高约五寸许,遍体髹朱红漆。鹅颈为把,设计精巧。 民国年间的一件“木制雕花六角饭桶”也深得笔者的喜爱。此饭桶高约一尺,由六片硬 中式家具相关理论研究片拼成。上盖子口合缝,下底有总体上,现代中式家具尽量减少繁缛的装饰内容,只在关键部位加以运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家具的纯粹性与现代感。如图1-36所示“明风阁”系列家具基本上去除了明清家具中的大多数装饰内容,包括连接部件中的牙板、枨子,只提取了中式家具的主要部件——靠背板、栲栳圈及框架结构等作为传递中式语意的要素,在局部进行的纹样雕刻则增强了中式的味道。箍紧匝。由于保管得好,现在仍然可用;一件“民国竹制提盒”内有蒲胆,为过去的人摆放食物之用。笔者常想,这小小的提篮食盒,哪里是一件放置食物的容器,其分明是一位母亲或者一位妻子对孩子、对丈夫、对家人充满真情关爱的见证。 邬山明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私信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目前所在位置:红木家具批发网 » 民俗旧物亦可珍藏(组图海城二手红木沙发)